
私域流量
在互聯網之后,下一場影響萬千企業生死的變革即將來臨。
事實上如今“互聯網企業”已經不是一個準確的概念了。比如人們很難說清楚瑞幸到底是不是互聯網企業:它一方面與線下實體為主的星巴克戰得如火如荼,另一方面若是沒有互聯網它將和淘寶、微信、大眾點評一起消失。
未來的企業只有兩種:數字企業與傳統企業。本文將以麥當勞為例,解析其當前的數字化場景,以及他們有哪些技術優勢與布局,看看他們打算如何率先占領那個必然來臨的“數字未來”。
麥當勞不為人知的數字化優勢
疫情期間麥當勞依然保持營業,很多人把原因為「建立了品牌信任感」,讓用戶相信在疫情期間麥當勞依舊“干凈、安全”。初看似乎很有道理,但號稱第三空間的星巴克、“網紅餐廳”西貝筱面村、甚至口碑冠絕全國的海底撈,可都關了門,難道他們的用戶不信任他們嗎?
“品牌”、“用戶信任”、“企業文化”等等概念固然有其意義,但麥當勞和其他優秀的競爭者相比,到底有哪些他人難以企及的競爭優勢?
私域流量
一、8000萬的數字用戶資產
目前麥當勞擁有8000萬以上的私域流量,且流量質量極高,不僅都是本人曾經到店的真實會員,并且與微信或支付寶生態關聯,已完成數據整合與打通。換句話說,麥當勞如今可以免費、實時、反復的給8000萬人推送廣告消息,并且可以根據每個用戶的消費偏好,推送定制化的廣告。這意味著什么?以投放微信朋友圈廣告為例,假若按照一二線城市約100元/1000次曝光的價格計算,麥當勞隨手往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里群發一下信息,就是價值800萬的一次推廣。
在多數品牌都苦于流量越來越貴,需要付出的推廣預算越來越高的時候,他們甚至打算利用區塊鏈技術把自己打造成流量平臺,反過來收別人廣告費。
麥當勞是一家古老的規模龐大的公司,他到底經歷了什么,才決心去做數字化并最終才積累了如此體量的用戶數字資產?通過整合各方信息,并排除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冗余,我們簡單梳理出了一條麥當勞數字化時間線。
2013年10月,麥當勞任命了第一任首席數字官Atif Rafiq。
2014年,IDC資深副總裁詹斯(Frank Gens)提出,“2014年,所有重要企業都會擴大云端、行動和海量數據相關投資”。這一年麥當勞在做什么呢?他們完成了測試并大規模推廣自助點餐機。
而在2015年,麥當勞同時發生了幾件值得注意的事:其一,麥當勞先后與微信、支付寶達成合作,率先開展了如今享譽全球的中國移動支付。其二,麥當勞以“數字化和個性化”的第一家智慧概念餐廳于香港開始營業。其三,最重要的是麥當勞手機APP正式開放下載,這一APP是一個用于培養用戶忠誠度的會員系統。
私域流量
2016年的年初,麥當勞的CEO向投資人表示,其APP已經有超700萬下載量,不僅高于行業標準,使用率也高于預期。在這一年,麥當勞開始推動“未來2.0”戰略:通過觸屏自助點餐機、雙點式柜臺、送餐到桌等一系列硬件和服務,為顧客提供數字化、人性化、個性化的體驗。僅2016年上半年,全國有超過1000家麥當勞餐廳完成“未來2.0”的升級。
等等,是不是忘了公眾號?據麥當勞中國副總裁、首席市場官須聰女士在報道中透露,在2017年之前,已經有近2700萬微信用戶關注了麥當勞的微信公眾號,約有1/5顧客在麥當勞餐廳選擇用微信支付手機付款。
到了2017年,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:在這一年的4月20日,浙江杭州的中國“互聯網+”數字經濟峰會上,麥當勞首次推出了麥當勞小程序。如今回過頭來看,這意味著麥當勞中國以小程序為核心的私域流量體系初步成型。
私域流量
一年后的2018年8月,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女士在發言中提及:“麥當勞于2017年在全國推出會員計劃,至今已累積近5000萬會員?!?
同年,麥當勞宣布8月8日為“8.8會員節”,這實質是一場全渠道的包含官方App、微信、支付寶的營銷活動,為此麥當勞不僅一反常態的請了代言人,并且開啟了為期28天的優惠活動(見下圖),在如此大力度的投入之下,最核心的目的,也是用戶參與的唯一條件,就是注冊成為麥當勞會員——進入麥當勞的私域流量池。
這場被稱為麥當勞有史以來“打通渠道最多、觸及客群最廣、促銷力度最大的會員活動”,據悉會員節期間共獲取新注冊會員達1000萬。
2019年5月 24號,麥當勞中國首席數據智能官蔡棟在和騰訊云的訪談中提及:“我們已經有7000萬的會員?!倍@一年財報顯示,麥當勞2019年全年同店銷售增長5.9%,增長率為十年來最高。
在2018年麥當勞股價上漲了近35%的前提下,2019年麥當勞股價上漲了20.5% 。如今將近1年又過去了,且期間還有一個2019年的會員節,其實本文提出的目前麥當勞具有8000萬私域流量,仍舊是一個相對保守的預估。對門店這一物理世界的數字化,到線上構建私域流量池,麥當勞一路穩扎穩打走到今天。而你的品牌進行到哪一步?
高度敏捷的數字技術能力
麥當勞有著魔鬼般的經營效率。
一個近期的例子是,疫情期間美團&大眾點評提高了抽傭比例,最高可達30%,引起了一眾餐飲品牌聯名控訴。然而麥當勞卻似乎根本不關心這些事情:他們的外賣單不僅多數來自于自有的小程序/APP,不需要支付流量費用,更是借助數字化技術建立了自己的配送體系,連配送費也不讓第三方平臺去抽傭。
在國外,麥當勞與UBer合作,在國內麥當勞中國除了自建配送之外,也在準備與順豐合作,據深見網絡CMO陶欣在演講中透露,合作得以展開的關鍵就是解決外部配送員的路徑信息問題,為此他們在外送箱上裝了非常多的傳感器,“包括GPS,路徑的追蹤,天氣、溫度、濕度以及氣壓,也就是說他可能乘電梯到了一個高樓上面,我們就知道他大致已經送到多少層樓了,這是因為平地與高樓的氣壓顯示是不一樣的。但對于傳統零售行業而言,要做到這些其實是非常艱苦的?!?
私域流量
麥當勞的這套配送體系不僅價廉,而且物美:他們的配送速度比美團&大眾點評還要快,后者保證的送達時間是45分鐘,而麥當勞保證的送達時間僅為30分鐘。
其次,麥當勞有著高度敏捷的運營機制。
像上文所提及的,疫情期間麥當勞任然保持營業,根本不可能是由于麥當勞做到“無接觸取餐”、“消毒勤快” ,從而帶來了得天獨厚的“用戶信任”。對其他求生欲爆棚的餐飲企業而言,要做到這些根本不難。
私域流量
我們需要先了解一組簡單的餐飲行業數據:餐飲行業的租金通常僅占成本的10%左右,而食材、人力都各自占30%左右,這意味著停止經營就幾乎可以節省約60%的成本。食材和人力才是疫情期間壓垮餐飲企業的根本要素。
所以在困難時期,餐飲企業能否開業抗壓的問題其實是:
如何在最低限度的人力投入與最低的供應鏈壓力下,盡可能的創造營收?做一個極端的假想舉例,如果有免費的推廣渠道保證客流量,并有不眠不休的機器人替代人力成本,再僅售賣單一的產品從而降低食材供應鏈壓力,那要度過疫情將完全沒有任何壓力。
其實第一點已經有答案了,那就是私域流量。而二三點雖然不能完全實現,但麥當勞也將近完成了80%:熟悉麥當勞的人就會知道,他們一間門店通常有五個基層崗位,分別是食材加工(腌雞肉)、廚房(炸雞肉)、裝配(把炸雞夾進漢堡)、前臺(負責點單)、大廳(清潔與收桌子)。而在疫情期間,拒絕堂食且全盤使用手機或屏幕點單,疫情期間麥當勞的前臺和大廳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全盤負責。
這名員工只需在用戶走進門店時測量體溫、引導用戶屏幕或手機點單,等用戶拿著外賣離開,閑時進行簡單清潔即可。
至于如何讓產品的銷售相對單一減少品類壓力,從而減少食材加工、廚房、裝配的人力成本,麥當勞的做法十分簡單暴力:將巨無霸套餐這款明星產品打上超高折扣,讓用戶難以找到購買其他品類的理由。
基于智能點單、小程序推送等等技術的應用,麥當勞以極低的人力物力就能維持基本的營收。當然疫情期間的靈活調整只是冰山一角,在宏觀上麥當勞的連鎖經營能力更是大幅領先于國內企業。
麥當勞未來的數字化展望
為了避免過于務虛,上文其實很少去提及一些被廣泛討論的關于未來的麥當勞“熱點”,比如在國外,麥當勞已經收購了三家科技公司,依時間順序分別是從事個性化和決策邏輯技術的公司Dynamic Yield、其應用程序供應商Plexure 10%的股份、人工智能語音公司Apprente。而在國內,他們投資了以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云計算為核心技術的深見網絡。
然而
在熱點之外,有一些已被驗證的幾乎可以肯定的未來,是即使停留在目前的我們也需要關注與謹慎看待的。
分別是超級MarTech應用誕生,以及流量生態的新格局。
超級MarTech應用,就是指多種技術復合下的黑科技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麥當勞在國外已經初步推出的智能點餐屏,“他”可以根據時間、天氣、交通情況等因素,自動為用戶做出人性化的推薦。私域流量
比如夏日炎炎,他會問用戶要不要加一份冰可樂,而在一陣微寒的小雨之中,他會問用戶是否在正餐之外來一杯熱咖啡。這其中涉及的不單單是語音識別與對話,還需要特定的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應用,甚至要基于原有的用戶數據基礎才得以實現。
而未來流量生態的新格局更是值得我們謹慎看待。
區塊鏈是一種安全與加密程度極高的技術,麥當勞打算借此整合多方用戶數據,建立“會員聯盟“,創造并掌握一個掌握大量流量的廣告平臺。據悉,他們溝通了通航、春秋聯合等幾家同樣擁有數千萬用戶數據的公司,一方面是互相”撞庫“使各自的用戶畫像都更加精準,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對外開放,收費開展程序化廣告購買業務。
屆時不僅有互聯網企業創造的流量平臺如淘寶、微信,也將有數字企業互相融合的局部流量生態,他們的可篩選便簽還具有線下門店與業務等真實場景,在一些特定條件下,甚至會成為品牌投放廣告的最優選擇。
數字企業與如今的互聯網巨頭一道,瓜分時代的話語權。屆時傳統企業將如何自處?
結語
對于尋求增長的品牌而言,麥當勞帶來了三則不錯的啟示。
1. 借助科技與社交媒體,提升運營效率與用戶體驗。
快餐要快,人們很難在麥當勞內見到排隊盛況,因為通常當排隊人數>3,他們就會增派員工啟用一個點餐柜臺。然而員工和柜臺總是有限的,傳統的管理手段已經很難給運營效率帶來大幅度的提升了。
而如今,他們只需要讓員工引導用戶自助點餐即可。
借助點餐屏、小程序、公眾號等等方式,以效率著稱的麥當勞仍然能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”,更何況其他品牌呢?
2. 通過私域流量提升復購率。
麥當勞的8000萬會員本質上并非來自于什么數字渠道,相反他們都是一個個曾經到店、或在門店外賣范圍內點過餐的的真實客流。
這是一個反常識的事實:數字化所帶來的增長,不一定都來自于互聯網世界。如果一家門店有未經開發的線下的真實流量,那便是最好也最后的“流量洼地”了。
3. 永遠擁抱黑科技。
麥當勞在國內外投資或收購了數家技術公司,從人工智能到區塊鏈,麥當勞始終站在探索科技應用的最前沿。
如今再說“互聯網企業”似乎已經有些過時了,無論主動還是被動,品牌們早就被裹挾在互聯網之中,即使路邊的小餐館也要在意大眾點評上的用戶評價。在這個人類從未有過的新格局之下,數字能力才是商業競爭的關鍵所在:即使不能像麥當勞一樣位于前方領路,最起碼也要能跟緊競爭對手的腳步。
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您的聲音
解答:短視頻、互聯網運營、網站、微信
公司自主研發的短視頻拍攝與制作、抖音代運營、小狐小程序商城、小狐云、銷冠管家、數字盈利系統等營銷生態系統產品,為企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營銷、電商服務、數字媒體、數字培訓和數字技術開發在內的多元化企業數字化營銷服務。